别岳州

陈与义

朝食三斗葱,暮饮三斗醋。

宁受此酸辛,莫行岁晚路。

丈夫少壮日,忍穷不自恕。

乘除冀晚泰,乃复逢变故。

经年岳阳楼,不见宫南树。

辞巢已万里,两脚未遑住。

水落君山高,洞庭已素。

浮云易归岫,远客难回顾。

飘然一瓶锡,未知所挂处。

寂寞《短歌行》,萧条《远游赋》。

学道始恨晚,为儒孰非腐?

乾坤杳茫茫,三叹出门去。

【作者】

陈与义:(1090—1139)字去非,号简斋,洛阳(今属河南)人。政和三年(1113)登上舍甲科。官参知政事。其诗出于江西派,上祖杜甫,下宗苏轼黄庭坚,自成一家。宋室南渡时,经历了战乱生活,诗风转为悲壮苍凉。元人方回立“一祖三宗”说,以杜甫为“一祖”,黄庭坚、陈师道及与义并列为“三宗”。有《简斋集》。

《别岳州》原文赏析-陈与义

【赏析】

此诗作于建炎三年(1129),离开岳阳前往邵阳之时。诗人回顾所走过的人生道路,看看眼前的处境和时局,思绪万千,写下了这首记述自己前半生辛酸生活和倾吐内心忧愤的诗篇。因此,了解诗中涉及的当时某些世事和诗人个人的遭遇,便成了理解诗意的关键。

全诗大致可分为三个部分。第一部分八句带有对前半生的总结性质,表现出一种对国运衰微、命途多舛的怨叹。开始四句以葱味之辛、醋味之酸作喻,谓自己前半生所受的辛酸比食葱饮酸更觉难受。屈突通为官刚严,人皆忌惮。时人语曰:“宁服三斗葱,不逢屈突通。”(见《旧唐书·屈突通传》)崔弘度为人残酷,时人语曰:“宁饮三斗醋,不见崔弘度。”(见《隋书·崔弘度传》)“朝食”三句,从此化出。“莫行岁晚路”的“岁晚”,除指诗人的年龄外,更主要的是指北宋世运的衰颓。这样才能和下面的“逢变故”联系起来,也才能理解“丈夫少壮日”以下四句所含的国家命运与个人遭遇的不幸。

陈与义生当北宋徽宗时期,权奸当道,朝政日非,内忧外患日益严重。徽宗政和三年(1113)末,二十四岁的陈与义以太学上舍生(优等生)免试及第,授文林郎,不久,授开德府(今河南濮阳)教授,到政和六年秋解职归京。从踏上仕途起,诗人一方面感叹“世事悠悠”,愤恨“众手云雨”的朝局;一方面也不满于自己“四年冷官桑濮地”的处境,因而觉得“思蓴未决,食荠转苦”(见《次韵周教授》、《次韵谢文骥》、《若拙弟说汝州可居,已约卜一丘,用韵寄元东》)。陈与义解除开德府教授任后,在京城闲居了两年,至政和八年始除辟雍录,到宣和二年(1120)丁内艰,去职居忧汝州(治所在今河南临汝)。其间所作诗多慨叹世路风波、仕途艰险。如说“朝风迎船波浪恶,暮风送船无处泊。”(《江南春》)“不忧稻粱绝,忧在罗网间。”(《杂书示陈国佐、胡元茂》)“试数门前客,终岁几覆车。”(《书怀示友十首》之六)“我策三十六,第一当归田。”(《书怀示友》之五)宣和四年,因王黼党羽葛胜仲荐,为太学博士,旋即以《墨梅》诗受知于徽宗。六年春,擢符宝郎。是年底,王黼罢相,陈与义因与葛胜仲交而被牵连,谪监陈留(今河南开封东南)酒税。陈与义与葛胜仲交往属实,但对王黼却有讥刺,对其笼络也有警惕(如《柳絮》、《十月》等诗),视为朋附王党,确系诬枉。因此,陈与义对此打击,颇为不满。故有诗云:“三年成一梦,梦破说梦中。”(《寄汝州天宁寺觉心》)“岁晚陈留路,老马三振鬐。”(《赴陈留》)靖康元年(1126),金兵攻京师,诗人即开始了其后五年多的流亡生活。了解诗人这些简历和思想,就不难理会“丈夫少壮日”以下四句所包含的深广忧愤了。

第二部分八句,叙述来岳阳及又将离去的漂泊苦况。诗人于建炎二年秋自均阳来岳阳,此时适为一年,故云“经年岳阳楼”。“不见宫南树”,则是思念汴京之言,而表现了他对君国的关注与怀念。“辞巢”两句表述流离之苦;“浮云”两句感叹自己不如浮云,浮云还可以归山,而自己无家可归。

“飘然一瓶锡”两句承前一部分而开启诗的第三部分,以行脚僧之行踪不定,喻己之漂泊无依。“寂寞”两句意谓在寂寞的旅途中吟曹操的《短歇行》,在萧条的秋声中诵屈原的《远游》赋。屈原《远游》有句云:“山萧条而无兽兮,路寂寞而无人。”此诗“萧条”、“寂寞”本此。曹操《短歌行》写于天下纷争之时,在感叹时光易逝、人生短促的同时,还表现了以平定天下为己任而求贤若渴的思想。联系上下文与在《短歌行》前加“寂寞”二字来看,此处诗人在借曹诗哀叹人生短促、客子无依的同时,也不无思贤者出而挽回艰危时势的感慨。屈原《远游》似作于被顷襄王放逐江南之时。王逸《〈远游〉序》云:“屈原履方直之行,不容于世。上为谗佞所谮毁,下为俗人所困极。章皇山泽,无所告诉,乃深惟元一,修执恬漠。”联系诗的上下文,特别是紧接着的“学道始恨晚”两句,以及诗人在此以前即常思引退、归田(见前所引陈诗),并时与僧、道有交往来看,诗人在国家丧乱、个人被谪以及流亡之中赋《远游》,主要是要效法屈原“深惟元一,修执恬漠”,亦即《远游》中所云:“惟天地之无穷兮,哀人生之长勤”;“内惟省以端操兮,求正气之所由。漠虚静以恬愉兮,澹无为而自得。闻赤松之清尘兮,愿承风乎遗则”。由此看来,“寂寞”两句,既表现了诗人对时局的关注、感叹,又反映了他在总结前半生的遭遇之后的不平与忧愁,而发出了为儒迂阔,学道(释、道之道)恨晚之叹。

全诗抒发了诗人对时局的哀叹与个人的不幸遭遇,不仅内容深广,风格也很沉郁顿挫,极似老杜晚年之作。

(邱俊鹏)

相关阅读

文章标题:《别岳州》原文赏析-陈与义

链接地址:/shangxi/10501.html

上一篇:《次韵尹潜感怀》原文赏析-陈与义

下一篇:《别孙信道》原文赏析-陈与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