冥冥寒食

刘一止

冥冥寒食雨,客意向谁亲?

泉乱如争壑,花寒欲傍人。

生涯长刺促,老气尚轮囷。

不负年年债,清诗断送

【作者】

刘一止:(1078—1160)字行简,湖州归安(今浙江湖州)人。宣和三年(1121)进士。绍兴初召试,除秘书省校书郎,累官中书舍人、给事中,以敷文阁直学士致仕。为文敏捷,博学多才。其诗为吕本中陈与义所叹赏。有《苕溪集》。

《冥冥寒食雨》原文赏析-刘一止

【赏析】

诗以首句标题,等于无题。为什么不立个题?大约是百感丛集,一时很难找出个焦点。看起来,诗是写春日的客怀的,但这“怀”,不只是他乡孤寂之感,思乡念土之情,还有身世之叹,家国之慨,以及无力改变前程的无可奈何的情绪。八句诗中有如此丰富内容,的确够杂的了。与其有题而不切,或者泛题而不明,倒不如无题的好。

首句的“寒食”,一作“寒日”,后者不如前者更有意味。寒食在清明之前二日(一说前一日),古人有禁火三日之俗,也是一个节日。“每逢佳节倍思亲”,自然最容易触动客子思肠。又何况冷雨淅沥,黯淡凄凉,更加令人心绪不畅呢!于是逼出了下句:“客意向谁亲?”作客他乡,人地两生,“向谁亲”?无可亲也。不言思念乡土,怀想亲人,而深沉的思与怀都饱含在反诘语中,蕴藉不露。

从“冥冥”二字看,这雨绝不是几片乌云带来的霎时阵雨,而是镇日淅沥不休的绵绵春雨,这自然会带来山泉的暴涨。百谷众流,一时俱下,你拥我挤,夺路奔流,所以是“泉乱如争壑”。一个“乱”字,一个“争”字,不仅状出山泉盛涨之“象”,而且传出其“势”、其“神”,堪称佳句。本来是春暖花开季节,竟给连绵春雨弄得到处寒气袭人,那鲜花也瑟缩不安,似乎不耐寒风冷雨,要投向人的怀抱汲取一点温暖呢!“花寒欲傍人”,足与上句匹敌。上一句把泉写活了,龙腾虎跃;这一句把花写活了,楚楚含情。其实,花哪里会有傍人之想,欲傍人的是“客”,“向谁亲”三字就透露了消息。这是将人之情移给了花,写花正是写人。人与花融成一体,人、花不辨,意境浑成,意蕴浓深。

前两联他乡客绪已经说足,后两联再推衍到身世家国之感。

如果只是偶客他乡,倒也罢了,感慨也不会那么深沉。实际不然,而是“生涯长刺促”,长年在外奔走忙碌不休。诗人在别的诗里说过,“此世此身长作客”,“半生多客里”。这种流转不已的生涯背后不正隐藏着诗人道逢不偶、宦海浮沉的身世吗?但这并不能磨灭他的意志。所以“老气尚轮囷”。此“老气”并非衰老之气,而是“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心不已”的老气。轮囷,形容老气盘曲在胸的样子。这首诗写于南渡以后,诗人从来没有忘怀国事,在别的诗里说过:“江湖人已老,家国恨何穷”,“刺促伤时事,飘零念岁华。”所以虽生涯刺促,却老气郁勃在胸。这句诗给全诗带来一股昂扬气概。

“战尘未远边风急,十载花前笑不成”,尽管作者时时系心时局,在南宋腐朽政权的统治下,却不能有所作为。年复一年,他能够做到的,就是写上一首清诗送春,决不欠下诗债:“不负年年债,清诗断送春。”到这里我们才豁然开朗,怪道诗人感慨那么深,原来已不知经历过多少次春天的感怀了。用清诗送春、不负诗债则示出年华虚度,无所作为之慨,余味悠然。

(孙静)

文章标题:《冥冥寒食雨》原文赏析-刘一止

链接地址:/shangxi/12096.html

上一篇:《题闺秀雪仪画嫦娥便面》原文赏析-刘献廷

下一篇:《小斋即事》原文赏析-刘一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