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塘濑听猿

沈 约

噭噭夜猿鸣,溶溶晨雾合。

不知声远近,惟见山重沓。

既欢东岭唱,复伫西岩答。

【注释】

1、噭噭:哀鸣声。

2、溶溶:盛貌。

3、伫:久待。

《石塘濑听猿》原文赏析-沈约古诗-南北朝诗歌

【鉴赏】

这一首是写景短章,或疑诗有残缺。

从诗题和诗句可以看出,诗人当时是处在群山之间一个有石塘、有流水的地方,环境极其清幽。诗为即景之作,但不是写观赏之趣,而是写听觉之美。

诗仅六句,然而在造境方面,却有多层的深邃的刻画。首先是诗中将“听猿”的时间,安排在昼夜之交(既称“夜猿”,又有“晨雾”),这是在山中寂静一夜之后,随着朝暾将启,万物皆从睡梦中醒来,群动伊始,这山中之猿声,犹如村野之鸡鸣,便是清晨来临的信息。而昼夜交替,景色朦胧,又是听觉最敏锐的时候。这时节的噭噭猿鸣,该是多么的清亮!

其次是诗人描绘了晓色迷离的景象:这时还看不清更多的景物,只见屏障般重沓的群山之轮廓,而峰峰之间又弥漫着雾气,空气清澈极了。在这种景色中,于猿只闻其声,不见其形,令人心旷神怡。

再就是对猿声的奇幻的描绘。山中的猴子是群居的动物,晨朝醒来,开始一天的活动,它们的叫声是此起彼伏,互相应答的。不比孤猿的属引,使人有哀切之感。这里的猴群,遍布诸峰,东岭有唱,西岩必答,组成一部交响乐,几令人耳不暇接。同时有一层是诗人未显言,而读者可悟会的,那便是山中回声的奇趣。这时东岭的猿声,西岩的猿声;近处的猿声,远处的回声,交织一片,响彻山间,令人莫测其虚实真幻,极有深趣。

最后是诗人写出了自己听猿的独特感受,那是通过“欢”“伫”二字显示出来的。这与通常文人对猿声的形容大异其趣。因为在古代诗文中,猿声总是与“哀”字结缘的,最有代表性的是郦道元《水经注》中的著名文字:“每至晴初霜旦,林寒涧肃,常有高猿长啸,属引凄异,空谷传响,哀转久绝。故渔者歌曰:‘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而此诗中的群猿唱答,却给人一种生气勃勃、欢快愉悦之感。

要之,造境深刻,感受独特,是此诗成功的两个关键。

(周啸天)

《石塘濑听猿》原文赏析-沈约古诗-南北朝诗歌

【诗人名片】

沈约(441—512),字休文,吴兴武康(今浙江德清)人。幼孤贫,笃志好学,博通群籍。历仕宋、齐、梁三代。著述很多,诗文都被时人推重。沈诗工于用意,不露圭角。尝撰《四声谱》,倡声病之说。

文章标题:《石塘濑听猿》原文赏析-沈约古诗-南北朝诗歌

链接地址:/shangxi/19914.html

上一篇:《伤谢朓》原文赏析-沈约古诗-南北朝诗歌

下一篇:《江南曲》原文赏析-柳恽古诗-南北朝诗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