辛弃疾《临江仙·探梅》赏析-宋代关于状景品题的古诗

首页 > 名篇赏析 > 时间:2022-08-30 17:09 来源:李白诗歌网 作者:辛弃疾

【原文】

临江仙·探梅

辛弃疾

老去惜花心已懒,爱梅犹绕江村。

一枝先破玉溪

更无花态度,全是雪精神。

剩向青山餐秀色,为渠着句清新。

竹根流水带溪云。

醉中浑不记,归路月黄昏。

辛弃疾《临江仙·探梅》赏析-宋代关于状景品题的古诗

【赏析】

咏梅诗词,是宋代骚人墨客最喜欢写作的。与其他咏物诗词一样,咏梅可以从三个层次来写作。梅花的形色香味,属于模形图貌的第一层次;梅花的神情风韵,属于由实返虚的第二层次;梅花的人格象征,属于抽象感悟的第三层次。作者此词虽然不是经意而为的大作品,且是探梅而非专咏之作,却也能为梅花写出一种神采来,关键在于他有独特的赏梅角度。

上片开端总起,写自己以“惜花心懒”而犹绕江村探梅,隐伏着梅花远胜群花的意思。语言明快,而措意含蓄,接韵正面专写江村野梅独立春前的姿态。一“破”字,下得尤妙:它写出了梅花初放的仪态,也写出了梅花冲寒绽放带给溪头的春意。用笔俭省而韵味自足。三韵“花态度”“雪精神”两词,造得新颖,突出了梅花的冰肌玉骨,清高莹洁。“更无”“全是”,通过完全的否定和彻底的肯定,把梅花的“灵魂”勾摄了出来。在他的“梅花颂”中,寄寓着他自己如此花一样独立不阿、清迥绝尘的人格风范。

下片写词人探梅之久,爱梅之深。换头写出了一个爱梅的孤独者形象。他说面对青山,贪看梅花的“秀色”,因为梅花的同化,连他的探梅词也写得特别清新了。而作者对它的爱慕,则有同气相求的味道。“竹根流水”一句,既遥应上片“玉溪春”句,又特别为梅花安排下一个更显其清幽的好伴侣——竹子,同时“带溪云”一语,暗写梅花、瘦竹在溪里的倒影,这倒影被云影所映带,绚丽之极,又空灵之极!这比实写岸上的梅竹显得更清美。结韵以一补笔,写自己早已因为这美景而陶醉了,忘记了时间,直到黄昏月才恋恋地归去。全词只不过写了探梅——得梅——赏梅这样一段平常的生活镜头,但在他那精心绘出的爱梅图上,梅花的神韵和作者的神韵,却已呼之欲出了。

因为篇幅短小,作者注意在上下片中,对梅花逐步添加翠竹、云影等陪衬物,而不一气叙出。这样,不仅在松紧、疏密的安排上颇为得法,使句意间联系更紧密,而且句句有新意。直到结束句,才把一幅爱梅图画完。

辛弃疾《临江仙·探梅》赏析-宋代关于状景品题的古诗

【作者名片】

辛弃疾

辛弃疾(1140年5月28日-1207年10月3日),字幼安,号稼轩,南宋著名将领、词人。辛弃疾是豪放派词人的代表,与苏轼合称“苏辛”,与李清照并称“济南二安”;他的代表作有《水龙吟·登建康赏心亭》、《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等。年仅二十一岁的辛弃疾曾聚集两千人起义抗金,之后仕途多舛,最终归隐上饶。1207年,辛弃疾逝世,享年68岁,后赠少师,谥号忠敏。辛弃疾的词以其内容上的爱国思想,艺术上有创新精神,在文学史上产生了巨大影响。

辛弃疾与苏轼合称“苏辛”,与李清照并称“济南二安”。辛弃疾一生以恢复为志,以功业自许,却命运多舛、壮志难酬,但他始终没有动摇恢复中原的信念,而是把满腔激情和对国家兴亡、民族命运的关切、忧虑,全部寄寓于词作之中。

文章标题:辛弃疾《临江仙·探梅》赏析-宋代关于状景品题的古诗

链接地址:/shangxi/35637.html

上一篇:辛弃疾《鹧鸪天·鹅湖归病起作》枕簟溪堂冷欲秋赏析-宋代关于状景品题的古诗

下一篇:辛弃疾《生查子·独游雨岩》赏析-宋代关于状景品题的古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