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汉

杜甫

江汉思归客,乾坤一腐儒。

片云天共远,永夜月同孤。

落日心犹壮,风病欲苏。

古来存老马,不必取长途。

江汉-原文注释翻译赏析(杜甫古诗)

【江汉注释】

腐儒:本指迂腐而不知变通的读书人,这里是诗人的自称,含有自嘲之意。是说自己虽是满腹经纶的饱学之士,却仍然没有摆脱贫穷的下场;也有自负的意味,指乾坤中,如同自己一样的忧黎民之人已经不多了。

这句为倒装句,应是“共片云在远天,与孤月同长夜”。

落日:比喻自己已是垂暮之年。病欲苏:病都要好了。苏:苏活。

存:留养。老马:诗人自比。

【江汉译文】

我漂泊在江汉一带,思念故土却不能归,在茫茫天地之间,我只是一个迂腐的老儒。看着远浮天边的片云和孤悬暗夜的明月,我仿佛与云共远、与月同孤。我虽已年老体衰,时日无多,但一展抱负的雄心壮志依然存在;面对飒飒秋风,我觉得病情渐有好转。自古以来养老马是因为其智可用,而不是为了取其体力,因此,我虽年老多病,但还是能有所作为的。

江汉-原文注释翻译赏析(杜甫古诗)

【江汉赏析1】

这首诗是杜甫五十七岁时所作。大历三年(768)正月,杜甫离开夔州,辗转于湖北江陵、公安等地。此时的杜甫历经磨难,北归已经无望,且生活日益困窘。长期漂泊无定的状况让杜甫感慨万千,于是他写下此诗。

第一联用自嘲的方式写出诗人滞留江汉的困境。“思归客”是说诗人想回乡而不能回,只得四处漂泊,浪迹天涯。其中包含着诗人的无限辛酸。

第二联是对眼前自然景物的描写。字面上写的是诗人所看到的片云孤月,实际上是用它们暗喻诗人自己。诗人把内在的感情融入外在的景物当中,感慨自己虽然四处飘零,但对国家的忠心却依然像孤月般皎洁。

第三联运用借喻手法写出了诗人虽然身处逆境但依然壮心不已的精神状态。“落日”与“秋风”相对。前者是虚写,比喻“暮年”,后者是实写。身处江汉,面对瑟瑟秋风,诗人不仅没有了往日的感伤情怀,反倒产生了“病欲苏”的感觉。这种变化是诗人壮心不已的心态和积极用世的精神的反映。

尾联借用了老马识途的典故。诗人自比为“老马”,意在表明自己并非已经毫无用处。虽然年老多病,但他还有智慧可以用,仍能有所作为。

全诗使用委婉含蓄的手法,充分表现了诗人老而弥坚、壮心不已的心理状态。

【江汉赏析2】

安史之乱后,唐王朝由盛转衰,时局的巨变对于诗人的创作不无影响,他们中或由仕宦优游转为意志消沉;或高蹈远隐,抒写个人的小情趣;但也有经历了颠沛流离的切身之痛而更加清醒执著者,发而为诗,则多忧国运、哀黎元、正视惨淡人生、常怀报国赤心之作。杜甫就是其中的佼佼者,其一生的抱负,真可以用“位卑未敢忘忧国”(陆游《病起书怀》)来概括。他写这首《江汉》,时年五十六岁,身在江湖,心存魏阙,犹存壮心,故以老马自比。

江陵、公安,位于长江和汉水冲积而成的江汉平原,大历三年(768),杜甫由夔州东下,流落于此。诗中的“江汉”,既是实写,也可以理解成与朝廷相对应的江湖,而和“思归客”联系在一起,则似可泛指杜甫曾经流亡过的广大地域。以“江汉思归客”为起句,表明自己垂垂老矣犹自浮游无定的处境和心情。“乾坤”往大处写,“一”往小处写,对比强烈,就像高天大野中一个微不足道的小小剪影。“乾坤一腐儒”犹言悠悠天地之间,还有我这样一个心忧国事却百无一用的书生!杜甫自然不是腐儒,这是他的愤激自嘲之语,也是鄙薄那些自命有经世之才却并不以国事为重者的自负之语。首联表达无家可归的酸楚和空有抱负不为世用的孤愤,奠定了全诗勃郁不平的调子,思归而终不能归,报国而终无由报,正是杜甫最为痛心之事,颔联用片云、孤月两个鲜明的意象来生发首联:片云一无依傍,况在罡风劲吹的高天;孤月清辉惨淡,况值深沉无尽的长夜;此二句借写片云孤月,道尽自己的漂泊孤独之感。

颈联也用了“落日”“秋风”两个鲜明的意象,上句为比喻,下句是实写,衰飒的情绪一转而为慷慨:虽然自感来日无多,已像日薄崦嵫,但是想一展抱负的初衷仍然未改,这与曹操“烈士暮年,壮心不已”(《步出门行•龟虽寿》)的襟怀是一样的;虽是秋风萧瑟的季节,而自觉病体差可,甚至还有好转的迹象。这一来,就为尾联的情绪转为高扬提供了契机。

然而不然。此时的杜甫已入老境,早已不是当年“饮酣视八极,俗物都茫茫”(《壮游》)意气飞扬的年龄,因而尾联并不作“论功还欲请长缨”(唐祖咏望蓟门》)式的慷慨激昂的表态,而依旧是以委婉而执著的语气,曲折地表达自己的壮心,含而不露,此杜甫之所以是杜甫。“老马”的典故出于《韩非子•说林上》:秋时代,管仲和隰朋随齐桓公北伐孤竹国,春往返,归途因无向导而迷路。管仲说:“老马是很聪明的,可以靠它来寻路啊。”于是就让老马走在前面,队伍随之,终于找到出路而回到了齐国。杜甫谦逊地把自己比作识途老马,这个比喻实在太贴切太精彩,有两层意思:一、自我明志。“老骥伏枥,志在千里”,我虽然已至暮年,但报国壮心犹在。二、自我定位。我虽然精力和能力不堪大任,但正如一匹老马,经事多,有智慧,总可以派一点用场,帮着出出点子,而不必非得到战场上去驰驱。此外,也蕴含着第三层意思,就是遗憾庙堂的肉食者竟没有管仲那样知人善任能够使人尽其才的眼光。

然而杜甫已经没有机会了!大约作此诗两年之后他就去世,他毕生追求“致君尧舜上,再使风俗淳”的政治理想终未能实现,这是他的悲剧,也是像他那样的空怀理想而不能用世的文人的悲剧。但他那种尽人事以待天命、知其不可而为之的进取精神是积极的。这首诗可以说是他抒发壮心的绝唱,惟其如此,更使人在感佩之余亦为之扼腕。

从技巧来看,此诗情景交融,先写漂泊的况味,后写用世的情怀,抑扬之际,转换自然,结尾老马之喻,言辞平实恳切,尤为感人,体现了杜诗沉郁顿挫的风格。

(黄宗壤)

【江汉赏析3】

大历三年(768)正月,杜甫自夔州出峡,流寓湖北江陵、公安等地。这时他已五十六岁,北归无望,生计日蹙。此诗以首句头两字“江汉”为题,正是漂泊流徒的标志。尽管如此,诗人孤忠仍存,壮心犹在,此诗就集中地表现了一种到老不衰、顽强不息的精神,十分感人。

“江汉”句,表现出诗人客滞江汉的窘境。“思归客”三字饱含无限的辛酸,因为诗人思归而不能归,成为天涯沦落人。“乾坤”代指天地。“乾坤”句包含“自鄙而兼自负”这样两层意思,妙在“一腐儒”上冠以“乾坤”二字。“身在草野,心忧社稷,乾坤之内,此腐儒能有几人?”(《杜诗说》)黄生对这句诗的理解,是深得诗人用心的。

“片云”二句紧扣首句,对仗十分工整。通过眼前自然景物的描写,诗人把他“思归”之情表现得很深沉。他由远浮天边的片云,孤悬明月的永夜,联想到了自己客中情事,仿佛自己就与云、月共远同孤一样。这样就把自己的感情和身外的景物融为一片。诗人表面上是在写片云孤月,实际是在写自己:虽然远在天外,他的一片忠心却象孤月一样的皎洁。昔人认为这两句“情景相融,不能区别”,是很能说明它的特点的。

“落日”二句直承次句,生动形象地表现出诗人积极用世的精神。《周易》云:“君子以自强不息。”这恰好说明:次句的腐儒,并非纯是诗人对自己的鄙薄。上联明明写了永夜、孤月,本联的落日,就决不是写实景,而是用作比喻。黄生指出:“落日乃借喻暮齿”,是咏怀而非写景。否则一首律诗中,既见孤月,又见落日,是自相矛盾的。他的话很有道理。落日相当于“日薄西山”的意思。“落日”句的本意,就是“暮年心犹壮”。它和曹操“烈士暮年,壮心不已”(《步出夏门行·龟虽寿》)的诗意,是一致的。就律诗格式说,此联用的是借对法。“落日”与“秋风”相对,但“落日”实际上是比喻“暮年”。“秋风”句是写实。“苏”有康复意。诗人飘流江汉,而对飒飒秋风,不仅没有悲秋之感,反而觉得“病欲苏”。这与李白“我觉秋兴逸,谁云秋兴悲”的思想境界,颇为相似,表现出诗人身处逆境而壮心不已的精神状态。胡应麟《诗薮·内篇》卷四赞扬此诗的二、三联“含阔大于沉深”,是十分精当的。

这两联诗的意境,苏轼曾深得其妙,他贬谪岭外、晚年归来时,曾有诗云:“浮云世事改,孤月此心明”(《次韵江晦叔二首》),表明他不因政治上遭到打击迫害,而改变自己匡国利民的态度。“孤月此心明”实际上就是从杜诗“永夜月同孤”和“落日心犹壮”两句化用而成的。

“古来”二句,再一次表现了诗人老当益壮的情怀。“老马”用了《韩非子·说林上》“老马识途”的故事:齐桓公伐孤竹返,迷惑失道。他接受管仲“老马之智可用”的建议,放老马而随之,果然“得道”。“老马”是诗人自比,“长途”代指驱驰之力。诗人指出,古人存养老马,不是取它的力,而是用他的智。我虽是一个“腐儒”,但心犹壮,病欲苏,同老马一样,并不是没有一点用处的。诗人在这里显然含有怨愤之意:莫非我真是一个毫无可取的腐儒,连一匹老马都不如么?这是诗人言外之意,是从诗句中自然流露出来的。

此诗用凝炼的笔触,抒发了诗人怀才见弃的不平之气和报国思用的慷慨情思。诗的中间四句,情景相融,妙合无垠,有着强烈的艺术感染力,历来为人所称道。

(陶道恕)

江汉-原文注释翻译赏析(杜甫古诗)

文章标题:江汉-原文注释翻译赏析(杜甫古诗)

链接地址:/shangxi/5879.html

上一篇:悲陈陶-原文注释翻译赏析(杜甫古诗)

下一篇:又呈吴郎-原文注释翻译赏析(杜甫古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