都梁六首(其一、其二)

陈造

淮汴朝宗地,孤埤只眼前。

谯楼西日淡,戍鼓北风传。

破竹非无计,浇瓜亦自贤。

客愁浑几许?抚剑倚吴天。

天外纤云尽,山巅望眼遥。

平淮剪绿野,白塔界晴霄。

客里风光异,吟边物象骄。

功名它日事,回首兴萧条。

【作者】

陈造:(1133—1203)字唐卿,晚号江湖长翁,高邮(今属江苏)人。淳熙二年(1175)进士。调繁昌尉。官至淮浙安抚使参议。有《江湖长翁集》。

《都梁六首》(其一、其二)原文赏析-陈造

【赏析】

都梁山位于今江苏盱眙东南,南宋时宋金边界线的淮河于附近流过。陈造可能是在四十岁左右时游此地,感慨颇多,故以“都梁”为题,写五律六首,这里选的是前二首。这两首都是写登临都梁山所望之景兼抒心中所生之情。

第一首以“淮汴朝宗地,孤埤只眼前”两句领起全诗。首句写骋望设想之境:淮河远接汴水,汴水又流经北宋京城汴梁,那里不正是原来群臣朝拜天子之地么?可现在却已入于金人之手。眼前所能见到的,只是这谯楼上的女墙孤独地耸立在山腰。两句一虚一实,兴亡之感顿生。颔联两句“谯楼西日淡,戍鼓北风传”,接首联第二句,写边塞望楼已被西下的日光涂上一抹淡淡的余晖,戍鼓声声更在北风中传送到耳畔。这前四句写望中所见,描绘出淮水边界萧瑟荒凉的景象。

后四句抒写心中的感怀。“破竹非无计”句,出自《晋书·杜预传》,杜预曾说:“今兵威已振,譬如破竹,数节之后,皆迎刃而解。”这里用此典,是就南宋抗金的形势而言,指出击败金人入犯并非无计可施。言外含有指责南宋朝廷屈辱苟安之意。“浇瓜亦自贤”句承上,用秦朝故侯召平在汉初隐居种瓜典故。在这里犹如说不肯与南宋小朝廷合作共事的隐者,嫉恶如仇,也自当视之为贤士。这两句是就南宋当时局势而生发的议论,针砭入理。最后两句“客愁浑几许,抚剑倚吴天”是感叹以明志之辞。作为这首诗的结尾,作者先以“客愁”总绾,这愁情既是仕宦羁旅之愁,也是日暮边关之愁,其中还寄托着忧国之情。这愁怨是无比浓深的,故曰“浑几许”。其次,诗人再以“抚剑”总收全诗。这里倚吴天而抚剑,相当于张孝祥词“念腰间箭,匣中剑,空埃蠹,竟何成!”(《六州歌头》)之意,居南而念北,山河破碎,恢复无期,有志难伸,忧愤难平。这一结尾,境界阔大,意象浑茫,振起了全诗的气势。

第二首写边界山野景象,同时也回应第一首,抒发了有感于时局的内心波澜。“天外纤云尽,山巅望眼遥。平淮剪绿野,白塔界晴霄。”这四句写诗人登上都梁高山所见开阔壮伟之景。那万里碧空,纤云皆无,都梁群峰一直绵延重叠到远方。银亮的淮河好像剪开绿色的田野划流而去,耸立的白塔又如晴空的分界。这里用“剪”和“界”两个动词,既是写景,又暗含统一的江山被强分为二的意思。所以这娇娆的美景,给诗人的感受却是“客里风光异”,落到一个“异”字上。“吟边物象骄”,诗人面对已成边界的壮伟江山,本应有健举的兴会,但抚及时局和个人的身世遭遇,不禁波澜顿起,感慨万端,从而发出:“功名它日事,回首兴萧条”的长叹。

陈造自号江湖长翁,因为自认无补于世,置之江湖乃得其宜。他曾说:“物无用曰长物,言无当曰长语。”所以才自称“长翁”,实含不受信用,愤世疾俗之意。这结尾两句,一方面切合自身,一方面也属愤慨之语,表现了对当局不思振作、屈辱求和,从而恢复无望的不满之情。言外之意是:国事日非,前景暗淡,他日回首这都梁山河的壮伟娇娆,怕也只能兴起无限萧条之感了。这两句关合全诗,含蕴是丰富而又深沉的,说明了诗人实在并不是超然物外的江湖隐者。

(左成文)

相关阅读

文章标题:《都梁六首》(其一、其二)原文赏析-陈造

链接地址:/shangxi/10517.html

上一篇:《登西楼怀汤损之》原文赏析-陈允平

下一篇:《田家谣》原文赏析-陈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