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风·登高望四海(古风其三十九)

首页 > 李白古诗 > 其他 > 时间:2019-01-11 20:51 作者:李白

古风·登高望四海 古诗全文

登高望四海,天地何漫漫。霜被群物,风飘大荒寒。

荣华东流水,万事皆波澜。白日掩徂辉,浮云无定端。

梧桐巢燕雀,枳棘栖鸳鸾。且复归去来,剑歌行路难

(此诗一作)

登高望四海,天地何漫漫。霜被群物,风飘大荒寒。

杀气落乔木,浮云蔽层峦。孤凤鸣天倪,遗声何辛酸。

游人悲旧国,抚心亦盘桓。倚剑歌所思,曲终涕泗澜。

参考资料:古风·登高望四海-百度百科 古风五十九首-百度汉语

古风·登高望四海(古风其三十九)

古风·登高望四海》(古风其三十九)译文及注释

古风·登高望四海(古风其三十九)

登高向四海瞭望,天地之广大何其漫漫。

群物被霜而天下已秋,寒风起而大地寒凉。

荣华若东流之水,一去不返;世事亦如波澜,滔滔一去不归。

白日即将西落,浮云出没不定,遮掩着落日的光辉。

如今是燕雀栖于梧桐之树,而鸳鸯却只能栖在长着刺的枳棘之上。

昔日陶潜唱过《归去来辞》辞官而去。

还是回家去吧,我也学欲学冯谖,弹剑高歌,感叹行路真难。

《古风·登高望四海》(古风其三十九)赏析

古风·登高望四海(古风其三十九)

开头四句“登高望四海,天地何漫漫。霜被群物秋,风飘大荒寒”,乃登临所见之秋景。茫茫天地间,但见严霜覆万物,西风吹荒野,道不尽景象的浩大空洞与苍凉萧索。这景象,既是大自然深秋的画面,又是社会冰冷的写照。诗人不仅身寒而且心寒了。

第五、第六句,说明他遭遇的不顺逐。他在41岁的时候,受召入长安,供奉翰林。初始心情兴奋,想有一番作为,但值玄宗后期,政治日趋腐败黑暗,贤能之士屡遭排斥、迫害。李白秉性耿直,对黑势力不能阿谀奉承,因而遭谗言诋毁,在长安不满2年,即被迫辞官离京,故发出以上2句诗。此2句也可看出他不艳羡荣华富贵。

第七、第八句,说明他不顺逐的际遇是因“白日掩徂辉,浮云无定端”所致。“徂辉”即落日之余辉,这里暗喻朝政不明。“浮云”,喻谗毁他的恶势力。

第九、第十句,进一步说明当时朝廷用人不当的现象。“鸳鸯”是传说中高贵的鸟类,“非梧桐不止,非练实不食,非醴泉不饮”;“枳棘”乃两种多刺的恶木,非“鸳鸯”所能息止。然而,“鸳鸯”竟栖身于此,与得意的“燕雀”形成多么强烈的对比。诗人以此上下错位的现象比喻君子失所,小人得志的社会现象,同时也具体说明了本身所遭遇到的正是有才而不得善待的情况。

古风·登高望四海(古风其三十九)

第十一、第十二句,说明诗人无奈及无能为力的心情。他无法改变这种现状,只好归隐,同时自由地吟唱《行路难》来发泄对社会不公的抗议。“归去来”指陶渊明的《归去来辞》;“剑歌”,指孟尝君食客冯欢因未被重用曾弹剑而歌意欲离去事。它们已成为封建社会失意者的精神武器。诗人李白即以此为武器,准备拂袖而去了!《古风》(其三十九)与《行路难》是李白的同期之作,但风格迥异。《行路难》直率激越:愤不遇,则高喊“大道如青天,我独不得出”:有信心,则狂歌“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体现了诗人的独特气质和李诗的主要风格。《古风》(其三十九)则显得含蓄婉曲,感情和缓。与此诗风格及内容最为相近的是《古风》(其五十四)皆为:愤不遇。

这首诗突出的特点是沉郁而又奔放的感情,隐微而又显豁的比兴。诗中描写那风霜肃杀的寒气,“浮云”、“徂辉”的昏暗,“燕雀”、“鸳鸾”的反常,无不笼罩着一种沉重郁结的压抑;而那“登高”远望的气概,“漫漫”天地的胸襟,“流水”、“波澜”的感喟,慷慨悲愤的“剑歌”,仍然掩盖不住浪漫主义“诗仙”的一腔豪气。清人沈德潜说:“太白诗纵横驰骤,独《古风》二卷不矜才,不使气,原本阮公,风格俊上……。”诚然此诗不似其它作品那样矜才使气,放浪恣肆,而是沉郁之中仍带奔放,压抑之下不掩豪气。通篇多用比兴象征,但又不像阮籍《咏怀八十二首》那样“文多隐蔽”,“难以猜测”,而是“微而彰”,“婉而丽”,讽刺的深意埋藏在连翩而来的物象之中,可谓深得风雅之旨。其次,此诗虽属古风,然多用对句,如“霜被”与“风飘”二句,写尽天地空间;“白日”与“浮云”二句,概括昏君奸佞;“梧桐”与“枳棘”二句构成贤愚对比。虽平仄不拘,而事类颇对;虽时用典故,却信手拈来,自然无迹。凡此,皆有“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饰”的“不功而工”之妙。

《古风·登高望四海》(古风其三十九)古诗提要

古风·登高望四海(古风其三十九)

《古风·登高望四海》是唐代大诗人李白创作的《古风五十九首》中的第三十九首诗。

此诗作于诗人初离朝廷之时,写诗人登高望远,看到天地广大无边,群物被霜而秋,从而想到光阴飞逝,荣华似水,人生短促,身世飘摇,贤愚颠倒,最后发出“行路难”、“归去来”的悲叹。全诗感慨朝政昏暗,贤愚颠倒,世路艰险,表现了诗人老大无成,决心归隐的愤懑之情。

詹锳《李白诗文系年》系此诗于天宝三载(744)所作。按此诗末二句与李白《行路难》之二末句“行路难,归去来”情绪一样。而《行路难》三首,一般认为是长安“被放之初”所作,故此诗之作年应与之同时,约当天宝三年(744)之秋,这时的他,已在长安生活了两三年,对朝廷和社会弊端有了不少体验。他从自身的遭遇里,看到了朝廷不合理的用人现象,愤怒而致产生归隐之念,并发而为诗。

此诗作于天宝二年(743)深秋。其时白登高感怀,知政事不可为,遂生归心。萧士赟曰:“‘梧桐栖燕雀’,喻小人在上位而得志也。‘枳棘栖鸳鸾’,喻君子在下位而失所也。(《分类补注李太白诗》)良是。然鸳鸾亦以自喻,因只能栖于枳棘之上,故弹剑作歌,学冯驩赋归去来也。

 

相关阅读

古风·蓐收肃金气(古风其三十二)

李白《古风》(大雅久不作)古诗赏析

《古风》(其三十一)原文赏析-李白

《古风》(其一)原文赏析-李白

古风·摇裔双白鸥(古风其四十二)

古风·天津三月时(古风其十八)

李白《古风·其六》(代马不思越)古诗赏析

古风·朝弄紫泥海(古风其四十一)

古风·金华牧羊儿(古风其十七)

李白《古风》(羽檄如流星)古诗赏析

古风·郑客西入关(古风其三十一)

古风·恻恻泣路岐(古风其五十九)

古风·咸阳二三月(古风其八)

李白《古风》(松柏本孤直)古诗赏析

《古风》(其十五)原文赏析-李白

古风·我行巫山渚(古风其五十八)

古风·桃花开东园(古风其四十七)

古风·大雅久不作(古风其一)

《古风》(其二十四)原文赏析-李白

李白《古风》(大车扬飞尘)古诗赏析

古风·八荒驰惊飚(古风其四十五)

古风·孤兰生幽园(古风其三十八)

《古风》(其三)原文赏析-李白

古风(其三·秦王扫六合,虎视何雄哉)-古诗译文赏析(李白)

古风·抱玉入楚国(古风其三十六)

古风·齐瑟弹东吟(古风其五十五)

古风·秦皇按宝剑(古风其四十八)

古风·秦王扫六合(古风其三)

古风·倚剑登高台(古风其五十四)

李白《古风·大车扬飞尘》(五十九首其二十四)-原文赏析

古风·黄河走东溟(古风其十一)

古风·三季分战国(古风其二十九)

古风·燕臣昔恸哭(古风其三十七)

古风·绿萝纷葳蕤(古风其四十四)

古风·燕昭延郭隗(古风其十五)

古风(其一·大雅久不作,吾衰竟谁陈)-古诗译文赏析(李白)

箫鼓追随春社近,衣冠简朴古风存的意思出处诗名赏析

李白《古风·其十四》(胡关饶风沙)古诗赏析

古风·玄风变太古(古风其三十)

古风·羽檄如流星(古风其三十四)

古风·郢客吟白雪(古风其二十一)

古风·庄周梦蝴蝶(古风其九)

古风·凤饥不啄粟(古风其四十)

古风·战国何纷纷(古风其五十三)

古风·美人出南国(古风其四十九)

古风·齐有倜傥生(古风其十)

古风·胡关饶风沙(古风其十四)

古风·西上莲花山(古风其十九)

李白《古风》(西上莲花山)古诗赏析

李白《古风》(燕昭延郭隗)古诗赏析

《古风·登高望四海(古风其三十九)》由李白诗歌网收集,为您整理了关于古风·登高望四海(古风其三十九)的古诗原文、翻译(译文)、赏析(鉴赏)、创作背景时间等信息,为您学习欣赏李白的《古风·登高望四海(古风其三十九)》诗词(诗歌)提供必要的帮助!

文章标题:古风·登高望四海(古风其三十九)

链接地址:/shiwen/861.html